最新高中信息技术教案(优秀6篇)

作为一名老师,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,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?下面是爱岗的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6...

作为一名老师,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,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?下面是爱岗的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6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的相关范文,仅供借鉴,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。

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篇一

教学目标:

1.认识Word的基本界面、启动方法及其作用。

2.熟悉Word 的编辑环境,能在Word中录入文字及文字的格式化

课时安排:

1课时。

教学重点:

启动Word的方法和在Word中排版文字

课前准备:

1.排版好的Word文章供学生欣赏

2.如果学生机没有光驱,将“万里长城”拷到网络中或学生电脑中。

教学过程:

1.介绍Office:Office97(Word97 Excel97 Powerpoint97 outlook97 Access97)是微软公司的办公系列软件。我们平时所用的Windows也是微软的产品。

2.Word是功能十分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,包括文章的编辑、排版和打印。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图文混排。可以通过欣赏Word的作品来激发学生兴趣。

3.Word 的启动。

4.Word 的基本界面:Word的基本界面和写字板很相似,因此在这里,完全可以简单带过。Word中的文字录入、编辑,凡和写字板一致,教材上都写得非常简单。

5.Word中的字体格式设置:Word中的字体格式设置要比写字板非富得多,这里可以给学生稍作介绍;

6.动态效果文字:这是Word的一个十分出色的地方,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,因此可以提高学生学习Word的积极性。

7.这里应留一定的时间,学生试一试,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摸索一下,看看他可以发现Word有哪些功能。

8.文件的保存:教材上是打开光盘上的文件进行修改的。文件是只读的,所以要用“另存”的方法,并提醒学生记住保存文件的文件是什么。

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二

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》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《信息技术基础》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。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,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,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,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,举出现象,让学生进行探讨,然后归纳获得知识。

【教学对象分析】

上一节课,学生已经了解了信息的基本特征,对信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,但对“信息技术”的了解却很模糊,一般把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。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个重点。在体验信息技术发展这项教学内容中,重点让学生体验“语音技术”,其它几项只做简单介绍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;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;引导学生善意对待信息技术、健康使用信息技术。

【教学重、难点】

从五个方面看待信息技术发展历史;信息技术的发展越势如何;合理使用信息技术。

【教学环境】

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

【教学策略】

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,并通过排出现象、探讨分析、归纳总结的过程获取知识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

信息技术(it:tnformationtechnology)

一切与信息的获取、加工、表达、交流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。从人类社会发展史角度看,信息技术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。

1)语言的使用: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;

2)文字的创造: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打破时间、空间的限制;

3)印刷术的发明: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;

4)电报、电话、广播、电视的发明和普及: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;

5)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: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。

第五代:至今,智能化计算机。

二、信息的发展趋势

信息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,它还将向人性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,即信息技术越来越符号人的需求和使用习惯。

大众化的具体表现:

1)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

b、dos操作界面与gui操作界面:人性化界面、个性化设计;

c、虚拟现实技术(产生时间:20世纪末);

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:三维图形生成技术、多传感受交互技术、高分辨显示技术

“3i”特点:强烈的“身临其境”沉浸感;友好亲切的人机交互性;激发人想像的刺激性。

分类:虚拟实景技术(如:虚拟游览故宫博物院)、虚拟虚景技术(如:虚拟现实环境生成、虚拟设计的波音777飞机)。

d、语音技术;

语音识别技术(asr)——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,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。

语音合成技术(tts)——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,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。

语音技术的应用可划分为三个方面:桌面应用、网络/电话系统应用和信息家电应用。

e、智能代理技术:通常可以主动地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,主要用于信息的自动栓索和过滤。如:搜索引擎中的“机器人”或“__”程序。

2)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

3)越来越来高的性能价格比

如计算机内存条大小的变化,从刚开始的1mb开始,慢慢的出现32mb、64mb、128mb、512mb等。(mb代表计算机中存储容量的单位)。计算机的存储容量是以字节为单位计算的。

计算机中常用的表示容量的单位还有:字节(b)、千字节(kb),兆字节(mb),千兆字节(gb)。

三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

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,我们要客观认识、扬长避短、合理而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。

网络犯罪形式:

3)进行商业间谍活动,窃取、篡改或者删除企事业单位存储的商业秘密和计算机程序;

4)非法转移资金;盗窃银行中他人存款,进行各种金融犯罪等。

5)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,对他人进行诽谤、谩骂、恐吓,制造谣言,传播假新闻,扰乱社会秩序,暴力、恐怖、迷信作品,毒害青少年;亵渎宗教,破坏民族团结;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活动等。

【课堂练习】

1、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与第(3)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。

2、21世纪,人类已经进入了(a)。

a.信息时代b.电子时代c.高科技时代d.现代化时间

3、信息技术的英文全称是(a),简称it。

4、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,下面有关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(a)。

(a)促进科技进步(b)给人带来麻烦

(c)创造新的人类文明(d)加速产业的变革

5、家中新买计算机的配置为:intel奔腾42.8ghz/256m/80gb/50x/15,其中通常用来表示cpu主频大小的是(a)。

a、intel奔腾42.8ghzb、256mc、80gbd、50x

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三

一、教材分析:

《信息发布》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普通高中《信息技术基础(必修)》第六单元“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”第二节内容(教材的第 110页至115页),本节是信息集成的延续,集成的信息是需要通过发布才能实现其价值的。本节包含两部分内容:“信息发布的类型”和“网络信息的发布”。第一部分有两个实践活动,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网站发布的一般过程及常用发布软件的介绍。

二、学生分析:

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的获取方式,信息的文本及表格图形加工方式,通过本章第一节的学习,学生掌握了如何利用frontpage软件制作网页和站点,学生对如何把自己制作的网站发布到因特网上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。

三、教学目标:

1、 知识与技能:要求学生了解信息发布的多种方式,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发布信息,通过发布网站、维护网站和宣传网站理解信息发布的过程,掌握信息发布的方法。

2、 过程与方法:要求学生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发布信息,并体验局域网发布和因特网发布的过程,掌握发布方法。

3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要求学生学生学会合作学习、自主学习、探究学习,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交往能力;要求学生网上发布信息要建立自我保护、自觉文明用网意识;通过发布自己的网站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,形成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。

一、 重点难点:

本节的重点是网络信息发布的方法。

难点是信息发布方法的选择和网站发布。

二、 教学方法:

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,演示与实践相结合

教学过程:

一、信息发布的类型

按不同的发布的主体分为三种:

1、个人信息发布

2、行业信息发布

3、官方机构信息发布

调查天气信息的各种发布方式

二、网络信息发布

1、发布前的准备

主要是为发布信息而做的前期工作。

(1)、检查网站

(a)检查内容

(b)检查链接

方法:在frontpage中,查看——报表——站点总览

注意: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的使用。

绝对路径:是指能够绝对搜寻某一具体文件的地址。

如:http:///

c:\my documents\my web

相对路径:是指相对于当前页面而言,搜寻某一页面所需的路径。

如:等。

(2)、预览网页

可在frontpage中直接预览网页,也可将网站发布到本机中预览。

(3)、检查下载时间

在frontpage的状态栏中,显示了当前页面的大小和预计下载时间。

三、网站发布

1、在网上邻居中发布。

方法:将站点所在目录设置为共享。

2、在本机上发布

方法:在frontpage中,文件——发布站点。

3、在因特网上发布

(1)申请网站空间

(2)上传网站(以cuteftp为例)

四、维护网站

最主要是内容更新。

五、宣传网站

教学反思

由于准备充分,再加上我校学生为省重点学生,本节课让我总的感觉教学目标达成率较高。问题在于学生合作过程小组合作体现不够,实际上每个组内的每位学生都想把自己的网站传到该组的服务器中,导致访问时要重新定位;另外实施过程中时间稍微有些紧张,略加延长时间要好得多。

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篇四

课 题:信息与信息技术

教学时间:

授课班级:

教学目标:

1.知道信息的含义;

2.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;

3.知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。

教学重点:

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

教学难点:

信息技术的含义

教学方法:

教授、分层、分组讨论法

教学过程:

一、课程导入

1. 人类已跨进21世纪,迎来了信息时代。在这个时代里,以计算机技术、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,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生活,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、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。当然了,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,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,可以对相关的方面进行深入的钻研,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,我们也可以互相讨论。

二、新课讲授

1.说了这么半天的信息技术,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信息。

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。

那么什么又叫消息呢。在电子通信中,信息以电子方式从一个装置传输到另外一个信息单位叫一个消息。

而在习惯中,消息是一种新闻的体裁。明白载体的含义。

而在计算机的学习经常要用到的数据的含义则是:数据是用来描述对象、概念、条件、状况、关系等的文字、数字、符号、图形或声音的集合体。

当数据出现在上下文中能被人们解释和理解它的意义的时候,数据就成了信息。

2.明白了信息的含义后,我们来学习一下信息技术的含义,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指获取信息、处理信息、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。

获取信息就是指通过那些途径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。

处理信息就是指我们如何来对所收集到的众多的信息进行加工,找出对我们有用的部分。

存储信息就是指对我们所处理好的信息进行储存,写在纸上、使用计算机存储还是使用别的方法进行存储。

传输信息就是指如何和他人或都在另外的地点使用信息。

3.获取信息的途径一般有两种:直接的,间接的。

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:信息可靠性强

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:费时、费力

直接的方法举例:做科学研究、做调查

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:省时、省力

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:信息可靠性不强

间接的方法举例:报刊杂志、电视广播、计算机网络等。

在信息技术的课程中,我们主要讲解从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。

在有目的的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获取,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,并保存和传输。

三、信息技术的发展

1.远古时代,人们是通过感观来收集和处理信息。

2.近代,电报、电话的发明扩大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时间,缩短了空间。

3.当代,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们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。

讨论:

1、每个同学举出你身边是信息的案例;反过来找出一些承运信息的载体。

2、找出信息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差异。

小结:

1.什么信息?

2.什么是信息技术?

3.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。

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篇五

一、教学目标分析:

“信息与信息技术”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《信息技术基础》模块第一章内容。作为本书的第一章,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,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,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,并形成整体认识,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。通过学习,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,感受信息的丰富性;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;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;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;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,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,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。

二、教学内容分析:

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:

1、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,前者是铺垫性内容,与学生们的学习、生活紧密联系,简单易懂,学生比较容易接受;后者是重点内容,理论性较强,是教学的难点;

2、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,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;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,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,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;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,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,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。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,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。

三、学生学习状态分析:

高中一年级的学生,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,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。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,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,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、交流。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、强烈的使命感,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。

四、教学重点:

1、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

2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

3、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

五、教学难点:

1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

2、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

六、教学方法:

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:讲授法、讨论法、探究法、提问法、引导法,师生一起小结等等。

教学过程:

复习:提问:信息的四个特征?

新课导入教师活动:

1、同学们,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“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”这一节。首先,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:

问题: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?

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。

一、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

教师活动:

IT(Information Technology)

信息技术:一切与信息的获取、加工、表达、交流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。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,在人类历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:

教师活动: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,要求尽可能记住“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”。

第一次:语言的使用

第二次:文字的创造

第三次:印刷术的发明

第四次:电报,电话,广播,电视的发明和普及

第五次: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

二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:

(只选择两点来讲解,其余的在下节课通过因特网、学生间互助、探究来学习)

1、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

教师活动: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,实际上是从操作系统这个成面上来讲的。讲解DOS和WINDOWS的区别。(简单介绍)

DOS:

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(磁盘操作系统)的简称。顾名思义,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。它是命令行形式的,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,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,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。因此,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,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。

WINDOWS:用的是GUI——鼠标/图形用户界面

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,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。举例子:查看文件,复制文件,删除文件

(1)WINDOWS如何实现(学生演示)

(2)DOS下如何实现(教师演示)

通过讲解、分析,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从DOS到WINDOWS是越来越好的人机界面。

①虚拟现实技术

应用:建筑领域、外科医生、军事领域

②语音技术

语音识别技术,语音合成技术

应用:语音输入法、无人值守电话服务、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。

③智能代理技术

OFFICE助手

可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相关概念

2、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壁纸、个性化签名(QQ)、个性化铃声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

3、越来越高的性价比

教师活动: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。学生活动:认真看书上的表

教师活动: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?

学生1:……

学生2:……

学生3:……

师生小结:

年份越来越来大,性能越来越来好,价格越来越来低。

三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辩论:信息技术的利与弊解释三种观点:

(1)做作业时,我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,不就是自己的了吗?

(2)上网就是聊天、灌水,还能做些什么?

(3)在网上,谁也不会知道我是谁?我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关紧要。

实践:

利用因特网,查找有关“虚拟现实技术”、“语音技术”、“智能代理技术”等的相关资料,下节课提问。

【最新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5篇】相关推荐文章:

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最新5篇

2022年高中音乐课教案设计8篇

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设计5篇

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设计最新4篇

最新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最新三篇

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六

1.能够归纳出病毒的五种特性和病毒的种类。

2.通过分析实例、小组合作等方法,提高归纳总结、合作探究知识的能力。

3.在分析、探究的过程中,认识到病毒带来的危害,提高防范意识。

【重点】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及种类。

【难点】计算机病毒的特性。

(一)导入新课

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cih病毒爆发的案例,让学生观察案例中病毒的攻击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。学生能够答出交通系统失灵、单位混乱、工厂停工。教师进行解释说明:全世界至少有6000万台计算机同时遭受到cih病毒的侵害,它能够破坏硬盘数据,引起系统崩溃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: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?计算机病毒又有什么特性呢?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。

(二)新课讲授

1.计算机病毒的特性

教师激发学生思考:在生活中经常听到“病毒”一词,计算机病毒和生活中的病毒是不是同一种含义呢?若不是,那计算机病毒到底是什么呢?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,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,完成后提问一名学生回答。【不是同一种含义,生活中的病毒能够让人或者动物生病,计算机病毒则是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,能够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,并能够进行自我复制】教师表扬学生归纳能力强后总结:病毒是生物学领域的术语,因为计算机病毒与病理学上的病毒具有相类似的特性,因此称之为计算机病毒。

教师再次提问学生:生物上的病毒不能独立生活,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上,那么计算机病毒能够独立存在吗?【计算机病毒不能独立存在,也需要寄生,可以是文件,也可以是程序】教师评价学生思维活跃并总结:计算机病毒不能以一个单独程序出现在计算机系统中,需要依附在计算机操作系统、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中,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特性之一――寄生性。

教师布置任务:计算机病毒还具有哪些特性?组织学生以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为单位,从网上查找典型的计算机病毒,分析、讨论它们具有的特性。学生讨论过程中,教师进行巡视指导,讨论结束后,请小组代表汇报。其中一组讨论结果是【病毒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,病毒在一个公司的电脑中会得到快速的传染,并且能够破坏电脑中的文件,还会出现死机】另外一组补充【病毒具有爆发性,比如圣诞节病毒只在12月25日发作,黑色星期五病毒只要是每个月13号是星期五就会发作】教师表扬学生检索认真准确,回答全面。

教师询问学生:病毒的破坏性体现在哪里呢?【破坏文件、程序,破坏硬盘】教师补充:对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进行破坏是计算机病毒生存、传染的最终目的,轻者会降低工作效率,严重的可能导致系统崩溃。

2.计算机病毒的种类

教师顺势提问: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和宏病毒分别感染什么类型的文件。【、.com等文件,、.xls等文件】教师表扬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透彻。

(三)巩固提高

在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及种类后,教师抛出问题:怎么样预防计算机中病毒?教师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,讨论病毒预防的方法,讨论结束后小组汇报,看哪个小组能够回答的又多又准确。安装杀毒软件,使用u盘先杀毒,不打开不明链接,要从官网下载软件。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积极,对知识理解透彻。

(四)小结作业

小结:教师提问计算机病毒的特性。根据学生的回答点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牢固。

作业:思考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症状有哪些?

上一篇:元宵节作文【优秀5篇】
上一篇
下一篇